首页 / 履行职能 / 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两会关注|长江江湖再连通,为何被频频提及?
供稿: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3-03-09 浏览量:19785 次
字体 :【

  今年全国两会上,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关注焦点之一。加强长江干流水生生物生境修复、推进“江湖连通”,在多件提案中被提及。

  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指出,长江破碎化的生境状况尚未改善;致公党中央建议,实施江湖再连通计划,加强长江水生态保护修复;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建议,加快推进长江中下游原通江湖泊生物通道修复,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长江江豚数量止跌回升,值得高兴但不能松劲

  数日前,农业农村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实现了历史性的止跌回升。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仍然不能松劲。”

  长江江豚是处于长江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的哺乳动物,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譬如,长江中的鱼类如果变少了,可供长江江豚食用的食物就少,其数量也会减少。因此,长江江豚数量的多寡,是反映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

  徐旭东表示,长江江豚数量止跌回升,“不仅说明长江鱼类数量正在恢复,长江江豚有吃的了,也意味着人类采取的多重保护措施取得了成效。”

  过去,人类的一些活动干扰了长江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如船舶噪声、水体污染、非法挖沙、江湖阻隔、酷渔滥捕等。对此,长江沿岸各地市通过加强珍稀生物保护地建设、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严格执法等,不断加强对长江水生生物的保护。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启动的“十年禁渔”,也为保护加了码。

  得益于此,不仅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有所增加,长江鱼类种类和资源量也逐步增长,区域代表物种资源恢复较好。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中游的四大家鱼、下游的刀鱼,数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同时,部分物种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如多年未见的鳤鱼,在长江中游及洞庭湖出现频率有所增加。

  不过,徐旭东同时提醒:“我们还没到庆贺的时候。这就好比死神要把长江江豚从我们眼前夺走,人类努力把它留下。在这场和困难的拔河中,形势刚刚稳住,我们一旦稍稍松劲,就可能前功尽弃。”

  而在他看来,解决水系不连通问题,正是当务之急。

  水文变化关乎长江生物多样性

  事实上,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也提到了长江水系不连通的问题。会上指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总体偏低、珍稀物种濒危状况严峻、外来物种种类较多、水系连通性和水生生物生境状况较差等现状尚未根本改善。

  长江上游的一些河段,由过去自然流淌的流水生境变为以水库为主的静水生境,给依赖流水生境的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生存带来挑战。

  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指出,长江中下游仅有鄱阳湖、洞庭湖和石臼湖与长江干流保持自然水文连通,江湖洄游性鱼类繁殖空间减少。长江干流岸带开发严重,部分江段的自然岸线仅10%左右,破坏了浅滩漫滩等鱼类栖息地。干支流建坝、江湖间建闸,阻断了鱼类洄游通道,破坏了自然水文条件。此外,长江中下游江段来沙减少和清水下泄,造成湿地植被面积萎缩,产卵场等栖息地大量丧失。

  致公党中央也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到,长江水生植被分布面积萎缩严重问题仍存在。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群落结构单一、完整性低。

  “水库的蓄水、放水节奏与水生动植物需求的季节错位,会加剧生物群落的衰退。”徐旭东表示,水量水位是水生动植物生长繁衍的重要生态因子。浅滩漫滩只有保持淹没才能形成水生植被,适合鱼类栖息,而上游水库在秋季蓄水,导致中下游一些原有的栖息地裸露干涸;同样,上游水库在春季放水涨水过快,漫滩上植物发芽生长跟不上,也不利于形成植被。

  推进“江湖再连通”需多方协作

  开展长江水生生物生境的保护修复,一份科学准确的生境体检报告必不可少。

  民进中央建议,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立长江流域“三水”统筹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从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及流域生境等几个维度进行评价,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情况进行全面体检。在现有水生生物观测点的基础上,对生境和水生生物同时进行实时、动态和全面的监测管理,形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强化长江干流水生生物生境修复。

  为加强长江水生态保护修复,致公党中央建议,在严格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江湖再连通规划,重新打开鱼类索饵场和产卵场之间的洄游通道,通过连通江湖后的丰富鱼类资源,为长江水生生物和江豚、长吻鮠、铜鱼等珍稀物种提供更丰富的饵料,通过水文扰动,提升栖息生境的异质性,进而增加水生生物整体多样性,实现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完全恢复实现渔业资源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战略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江湖再连通?

  马建华等13位全国政协委员在联名提案中建议,推进自然连通,坚持自然恢复为主,改变目标单一的防洪抗旱调度机制,转变为多目标的综合生态调度,建立长江中下游河湖连通常态化机制。在保障防洪抗旱的前提下,增加闸坝开放次数和时长,在鱼类繁殖、索饵、越冬等洄游期,保持闸口开启,自然恢复鱼类资源量和生物多样性,促进通江河湖生物通道恢复。

  “综合生态调度既要考虑防洪和发电的需要,也要考虑下游生态需水,尽可能满足生态修复所需要的条件。”参与联名提案的徐旭东说。

  实际工作中,由于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涉及水利建设、截污治污、城乡规划建设、湿地修复、景观绿化、征地拆迁等多方面,协调难度大,导致河湖水系连通工作推进受到很大制约。因此,马建华建议,尽快建立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住建、交通等多部门的长江中下游原通江湖泊生物通道修复协调机制,强化协同配合,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解决工程规划、建设、运行、管护等重大问题。

  马建华认为,还应加快顶层设计,建议流域管理机构牵头尽快启动编制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水系连通修复规划,开展中下游河湖生物通道本底数据调查,分析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河湖水系阻隔的类型及生态效应,开展长江中下游重要河湖水系连通性调查及评估,制定原通江湖泊生物通道修复方案,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实施。

  文稿来源:中国环境报https://res.cenews.com.cn/h5/news.html?id=1038902

分享到:
友情链接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439号| 鄂ICP备15003674号| 报警中心: 010-57174890| 办公室电话及传真:85581798

版权所有:中国致公党武汉市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武汉民主党派大楼| 技术支持:JL-TECH京伦科技